新闻 联系客服

浏览量

数据垄断的伪命题和真问题

作者:abiba | 发布时间:2019-08-21 12:45 | 来源:科技日报

  “数据垄断”这4个字最近很常见,大意是指处于反垄断风口浪尖上的那些互联网大公司,垄断了用户的数据,据说这样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。最近,脸书、亚马逊等巨头都因涉嫌“数据垄断”,被监管机构调查,有的甚至还被开巨额罚单。

  从“数据垄断”这4个字本身我们能解读出两层意思:首先,数据是很有用的东西,要不人家垄断它干嘛?其次,数据是能被垄断起来的,这里的垄断意为独占,数据被某些公司独占了,别人用不到。

  “数据垄断”是否真是如此呢?我们一个一个来看。

  数据有什么用

  其实单纯的数据本身什么用也没有。“40”只是个数字,单从表面我们获取不到任何信息。

  “40岁”,这是个年龄;“40元”,这可能是一个价格;“40度”,如果指的是体温,此人在发烧;如果指的是一杯水的温度,水就有点烫。

  数据本身什么信息也不包含,必须和其他产品、服务、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。当我们把大量的数据集中在一起,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。

  比如,每天上下班时,我们会打开地图APP看看交通拥堵情况,那些红色、黄 色、绿色的线条能让我们避开拥堵路段,快点回家。这是基于成千上万车辆的位置、速度等数据计算出来的结果。这便是数据的第一个作用:揭示出个体信息无法体现的整体规律。

  数据的第二个作用我们也天天见:匹配供需,提高既有市场交易效率。搜索引擎、电商平台、外卖平台,做的其实都是这个事。交易双方的数据越多,匹配的效率就越高。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结论,匹配效率最高的状态不见得就是平台利润最大化的状态。对于平台而言,匹配效率显然没有利润那么重要。

  很快,掌握了大量数据的科技平台不满足于仅匹配现有的信息,他们还要基于用户的个体信息提供“个性化服务”,这就是数据的第三种作用。

  亚马逊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,它的“预先发货”系统体现得最为明显。亚马逊通过用户之前的消费数据,推断出用户未来几天会买什么东西,然后安排发货。在用户下单的那一刻,包裹就可能已在路上了。至于“个性化定价”“个性化推荐”之类的服务,和亚马逊的“预先发货”相比,只能算小儿科级的应用。

  数据的以上3种作用还都是辅助性的,下面这个才是数据的“杀手级应用”:基于数据推出全新产品和服务。

  苹果智能手表上有个很冷门的功能“跌倒报警”:如果你意外跌倒,会提示你是否需要报警,简单确认后会拨通事先设置好的急救电话。该功能可判断出你是自己趴下的,还是意外跌倒的,这依据的是智能手表上十几个传感器的数据计算结果。这就是数据创新的价值:关键时刻能救命。

网友吐槽

推荐阅读

山西播报

友情链接

新闻 游戏 旅游 教育 时尚 房产 汽车 娱乐 体育 科技 财经 健康

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,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72小时内与时时山西网联系 客服QQ:2697148079

2016 时时山西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