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。 徐志雄 摄
中新网长沙9月9日电(通讯员 周承志 记者 徐志雄)“老老实实为人,踏踏实实做事。”提及从教近40年来对学生最大的期望,桂卫华说,这是他每年新生开学典礼上一定要强调的一句话,也是他最想教给学生的“知识”要点。
今年6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,是著名有色金属工业自动化专家。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前,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名单,桂卫华荣膺此列。
工作中的桂卫华。 徐志雄 摄
“桂院士的课,更多是用实际行动来书写鲜活教案。”作为桂卫华的老同事,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阳春华是在1985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(中南大学前身)的。她回忆,入校没多久,实验室的老师就总在她耳边念叨,说只要“小桂”在实验室,许多事情老师们就不用操心。
尽管那时的桂卫华远在德国进修,阳春华并不认识他,但在她心里,“小桂”的形象已经很是高大。及至见面,阳春华才发现“小桂”外形清瘦,只是带学生做起课题的认真劲,让她感到清瘦的“小桂”甚是“威武”。
上世纪90年代初,阳春华和桂卫华一起在洛阳铜加工厂带学生实习,他们承接了一个名为“750mm冷轧机控制系统引进消化”项目,为了成功复现一套完全引进的系统,桂卫华数百次到工厂现场测绘电路。由于电路的复杂性,加上桂卫华高度近视,他经常长时间近距离盯着电路板,远远望去,脑袋好像被“焊”在了电路板上。凭着这股认真劲,他们硬是全盘消化了有100多块电路板、近万个零件的复杂控制系统,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外汇。
对于桂卫华的课,学生潘冬也记忆犹新。几年前,桂卫华带领团队攻克炼铁高炉“内窥镜”项目期间,由于“内窥镜”在位于40多米高的高炉顶端,上去查探除了要徒手爬铁梯,还要顶着炉顶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,以及可能存在的煤气泄漏等问题。
潘冬说,当时已经年过六旬的桂教授全然不顾这些,他经常一来现场就拿着煤气浓度检测仪往炉顶爬。“桂老师一直是用实际行动在给我们上课,他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时刻影响着我们。”
因为工作需要,桂卫华常年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航班上,学生们给他取了个“空中飞人”的外号。但每次只要一回学校,桂卫华就会立马赶到实验室,挨个找学生询问近期的科研和生活情况,召开项目研讨会。无论多忙,他总是会放下手头工作,对学生有问必答,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。
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谢永芳,是桂卫华招收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。由于家境贫寒且兄弟姐妹众多,谢永芳的求学之路并不顺畅。上世纪90年代,他在艰难完成硕士学业后,便只身南下广州工作,以求改变家庭窘境。
“谢永芳非常适合做学术研究,就这么放弃实在可惜。”不忍失去“好苗子”的桂卫华,遂鼓励谢永芳继续读博深造。谢永芳考上博士研究生后,桂卫华特意从工资里“挤”出两万元用于谢永芳的学费和生活开支,还用科研津贴资助他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。
“其实,桂老师那时经济上并不宽裕,但他对我的鼓励和慷慨,不仅帮我渡过了难关,更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。”谢永芳至今感念这份温情。
秉着“以德为先,立德树人”的育人宝典,数十年来,桂卫华培养了上百位硕士、博士及博士后,其中不乏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、中国一汽总经理奚国华、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冯江华等行业领军人物。(完)